国家医共体监测首次培训直播发表时间:2021-01-27 09:20 2021新年伊始,由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指导,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冠新软件承办的在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监测培训会”于今日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目的是通过国家级专家讲解和业务指标解读,指导帮助各省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单位更高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绩效填报工作。 参会人员包括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运行评价处处长胡同宇、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黄二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县域医共体建设牵头处室相关负责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相关负责人、冠新软件业务及技术负责人等。 培训会异常火爆,在线人数始终保持1300人左右,最高峰达到近1500人同时在线。 培训会背景 为评价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确保试点地区医共体建设取得预期效果,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研究制定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明确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 在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指导,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统筹下,冠新软件承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价监测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医共体平台”),并于2020年12月16日向所有试点县开放,进行绩效数据填报工作。 截止2021年1月8日,填报工作已经进行3周,期间遇到全国各县域负责人的诸多问题,特组织在线集中培训答疑。 在线解读,集中答疑 国家卫健委基层健康司运行评价处胡同宇处长首先解读国家医共体相关政策,并提出医共体绩效监测要求,强调了此次填报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宣布填报工作将延长至1月15日。 胡同宇讲解医共体政策要求 随后,黄二丹从医共体改革的背景、目标、平台建立的目的等方面进行整体解读,讲解了指标设计思路和本次监测的重点,并将各省填报情况进行通报: 本次填报工作自2020年12月18日起,至2021年1月8日截止,共计22天。全国784个试点县((567试点县+山西+浙江+广西新增7个+湖南新增1个),启动填报的地区占比92%,指标填报完成率达86.09%。 黄二丹解读指标体系及填报进度通报 最后,冠新医共体咨询顾问潘斐斐对填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汇总分享,并就26个问题较多的定量指标进行在线答疑。 潘斐斐进行软件和指标常见问题答疑 从国家政策方针定调、试点县确认及拓展,到绩效监测体系确立,再到未来的结果运用.....医共体绩效评价与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有幸参与全程的我们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培训会的圆满收官更加增添了我们的信心,也证实了此类活动的影响力与重要意义。后期也将不定期举办同类型培训会,为各省医共体绩效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卫健事业,全力以赴 冠新深耕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深度参与国家诸多医疗政策研究、指标体系制定、信息化建设等。现就医共体业务已拓展出多项服务,如省级医共体监测平台建设、医共体专业咨询、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国家医共体平台是多年沉淀的结晶,冠新也将以更精湛的业务咨询服务以及全周期医共体信息化方案为各地区医共体建设建言献策,紧跟国家政策脚步积极支持县域医改工作。 医共体政策背景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中医药局共同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自各地区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广西恭城、河北三河、新疆博乐、和田等地,都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县域发展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百姓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县域医共体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医共体成员单位全员行动,线下与线上相互配合,县乡村三级机构明确分工,物资统一调度,业务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模式为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