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政策使用条款访问声明首页智慧医共体案例招贤纳士基层医保结算清单核查系统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报表系统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基层电子病历系统基层移动公卫+两卡制基层医防融合慢病管理平台基层综合预约服务平台基层全民健康体检检后追踪管理平台基层超融合自助机基层 全民健康体检系统基层 预检分诊及排队叫号管理系统基层 统一移动支付平台基层 电子病历点评系统基层 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绩效基层院内绩效考核系统绩效 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管理系统绩效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绩效 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平台绩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系统绩效 医共体绩效考核平台平台 全民体检数据分析平台平台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解决方案平台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平台 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平台 健康档案开放共享平台平台 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平台 双向转诊管理平台平台 远程会诊管理平台平台 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平台 远程心电诊断云平台平台 远程检验共享云平台平台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系统平台 区域病案质控平台平台 乡村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 人财物统一管理系统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平台 直报系统平台 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系统(LIS)智慧医院 慢病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医院 电子健康卡(患者主索引)系统智慧医院 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智慧医院 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上报管理系统智慧医院 DRG智慧医院 病案首页质控系统国家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系统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价和监测系统国家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管理应用系统国家医疗管理服务信息监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工程-财务监管子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管理平台省级 电子健康卡 卡管平台项目省级 国家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平台项目省级 海南省城市医联体 及紧密型县域医共 体信息化平台省市级 张家口市远程会 诊平台项目省市级 淮北市区域平台省市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民健康体检省市级 安徽便民服务平台省市级 安徽家庭医生 签约平台省市级 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省市级 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省市级 济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省市级 巴盟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系统省基层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区县级 智慧医疗项目区县级 紧密型 医共体项目区县级 两卡制项目区县级 献县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支付方式改革案例 市县区支付方式改革项目

聚焦两会丨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发表时间:2025-03-13 09:15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就卫生健康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2024年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

根据最新统计快报结果,2024年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应该说,这样的成绩取得是相当不容易的。在国际上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它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5岁,一般来说,每年也就是平均增长0.1至0.2岁的预期寿命。

我们统计了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国排在第四位。如果我们放在G20国家里面来看,人均预期寿命79岁,排在G20国家的第十位。即使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我们也超出了21个高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这说明中国人的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生活方式,还有健康中国、健康优先发展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对于改善健康所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

我们也看到,2024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比2019年提高了1.7岁。值得一提的是,把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健康水平再做一个观察的话,各省份之间的健康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说明健康公平性也在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融合战略,都在卫生健康领域当中见到积极的成效。

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和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上述八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未来中国居民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仍然是明显的,仍然是可望可期的。我们在健康水平改善的同时,也认识到老百姓追求健康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我们的努力也需要持之以恒。

要持续深入地开展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

雷海潮介绍,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卫生健康工作需要持续加强,要落实好党中央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我们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摄入的能量更高、运动相对缺乏等问题,所以一些人出现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是非常关键的。

去年我们联合民政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当然我们认识到,体重管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马上见到成效的,而是需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实施的首期三年体重管理行动,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通过共同行动,特别是提出了“健康体重一起行动”的口号,全社会都在积极响应。我们关注到有些单位的食堂饮食更加健康了,一些城市中的健康步道、公园的健康环境也越来越优化了,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关注自己的体重健康指标。这些都为慢性病防控打下良好基础。

我刚才提了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需要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国家卫生健康委聘请了奥运冠军做体重管理社会宣传员,也开发了微信的表情包,目的是让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今后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体重管理的工作

第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慢性病防控尤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家都要为体重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注意到一些家庭当中已经配置了体重秤,随时监控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有的宾馆和酒店也已经在房间里面标配了体重秤,这就为经常出差旅行的朋友们监测体重提供了条件。所以我在这里呼吁,更多的宾馆酒店参与到这样的行动中来,为我们的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控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第二方面,要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我们从去年启动了时令节气与健康的新闻发布传播行动,基本上每两周就要举办一次时令节气与健康知识新闻发布会,这样的工作今年要继续坚持。而且要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第三方面,要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有些人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甚至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因此,我们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在个人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

基层一线健康“守门人”超过500万人

以基层为重点,是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要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对此进行了安排。前几天也是在这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已经就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了大致的描述。我在这里想跟大家报告的是,我们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对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深入的谋划,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要求。

当然,基层到底能力强不强?我想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基层主要是解决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总体上来说这些年的水平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不能用评价专科医院的眼光来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因为各自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尽管医疗卫生机构分了一级、二级和三级,主要是针对功能而言,而不是针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还是相对健全的。比如在乡镇、社区和村,有超过60万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有超过500万名的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老百姓看病就诊能够在就近的地方,在家门口解决问题。

9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已纳入医保报销定点范围

各级党委政府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大力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去年我们和国家医保局一起推动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的报销定点范围。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已经被纳入,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和费用支付。

另外,财政部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卫生发展的角度,近两年投入了近9亿元,为中西部地区更新升级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设备。这些支持也正在见到积极的成效。所以我想我们对基层医生服务的明天和未来以及现状都应该充满信心。

老百姓利用越多,医生的经验也会越多,也更能够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更加富有经验的、更加良好的优质医疗服务。所以这需要医患双方共互动,也需要各方面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

今年实现90%以上的县域医共体达到紧密型标准

下一步,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方面主要从基层、基础和基本三个方面进行谋划。第一方面是强基层,第二方面是固基础,第三方面是保基本,将中央部署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行细化和实化。在工作安排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制定实施方案。

在强基层方面,今年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指在县域范围内把县、乡、村三级的资源和服务联系起来,县医院要发挥好牵头和带动的作用,支持基层。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实现了在乡村检查、在县医院集中诊断,结果相互认同。这既提升了诊疗服务的质量,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在固基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来三级医院要去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去带动一级、带动基层在乡镇一级,都要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由上级医院来派驻,为居民提供长期的有质量保障的医疗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的信息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条件。另外,也会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提升和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水平,优化改善看病就诊的条件。

在保基本服务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要再增加5元钱,达到人均99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升后,我们将在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频次、保障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改善。

这些都是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的一些基本考虑。当然,在今后工作当中,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其内容、范围和力度方面可能还会有所加强、有所深化。中央所提出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这也是稳增长、促消费,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切实组织好实施好。

全国98%的县医院已经设置了儿科

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跟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现在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国家在发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方面也一直做出一些努力。据统计,就儿科医疗服务来说,全国有8000多所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的门诊或者住院医疗服务,98%的县医院已经设置了儿科。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有3000所左右的综合医院可以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诊断治疗康复服务。

服务能力也在显著提升。3月5日,北京市在亦庄开发区启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的建设,将通过三到四年的时间建成。因为北京儿童医院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这也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划和要求在推进的项目建设。

除此之外,我们在儿科医生的培养、精神科医生的训练方面也在积极投入,设立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精神疾病方面也设立了国家精神疾病的医学中心。这些为老百姓看病就诊都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务。但是正如刚才我提到的,在服务当中还是有一些短板,还是有弱项。特别是我们对比老百姓的需求来看,尤其是到了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儿科的医疗服务在局部地区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在一些大城市表现得比较突出。

5月1日前推动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

精神卫生方面的需求增长也非常迅速。在发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我们还需要持续用力。总的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予以加强。

第一个方面,要健全儿科和精神卫生的服务体系。虽然98%的县医院已经设置了儿科,但是意味着还有1%至2%没有儿科方面的服务能力。所以我们要着力提升,对还没有设置儿科的医院,尤其是县医院的服务空白,进行填补。

另外,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作为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八项工作之一。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每个地市都能够设置一个心理门诊或者睡眠门诊,在原来的基础上要补齐服务方面的个别空白点。

向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精神卫生服务。去年我们会同工信部设立了全国统一的12356心理服务援助热线,现在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实现了全省号码的统一。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五一前,能够推动全国所有省区市统一使用12356这个热线来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服务。

要大力开展精神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健康知识宣传。我们要举办不少于5000场次的国家和省市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方面的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卫生健康部门都有这方面的责任,我们也应该积极组织科普知识进万家、进社区,让老百姓都能够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巧。

第二个方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要作出努力。为什么儿科和精神科的医生比较紧缺,主要还是这两个专业相对来说劳动强度比较大,也不容易与患者沟通,或者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患儿方面往往通过家长和监护人来和医生进行沟通,这是间接的,医生有的时候凭借很多经验去理解患儿的痛苦和疾病的过程,所以培养一个儿科医生周期比较长,儿科收费水平也比较低,儿科医生在医疗机构当中收入待遇不高,所以也影响儿科医生队伍的持续发展。精神科的医生也是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壮大和引导队伍发展方面还需要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来推动儿科和精神科,也包括急诊急救、中医、感染、病理这些短板弱项专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最后一个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能力。国家在儿科和精神疾病方面都有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数量还应该适当扩增,来加强对全国服务方面的统一培训和引导规划。另外,我们会同财政部进一步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当然地方的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也需要加强重点专科的建设,这样能够为需要的居民、家庭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就精神卫生服务来说,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作为,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关心,为儿童,为精神疾患或者受到心理情绪问题困扰的朋友们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让大家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更有质量。

公司
联系
法律

——————————————————————————————————————————————————————————————

——————————————————————————————————————————————————————————————

产品
邮箱:gx@greatsoft.net.cn
TEL:010-62962628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东升科技园北领地C区2号楼2层